随着市场的演进,企业资本运作成为了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,其中兼并购又成为最重要的途径,大型企业通过对其他企业的兼并,实现规模的扩大和销售额的增长。数据表明,资本的运作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,在互联网危机后,全球兼并购所涉及的金额呈现明显的下降,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,兼并购总金额又逐渐回升,直至次贷危机的发生,又使得这一趋势呈现下降。但是可以预见,在全球经济缓慢回升的过程中,兼并购的步伐将重新加大。
全球工业行业兼并购分析
工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,虽然工业行业的兼并购一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,但是受经济的影响特征并不特别明显,而且在2007年达到了一个高峰,总金额达到3 500亿美元,为历史新高。在本次次贷危机发生后,工业方面的兼并购虽然金额出现下降,但是占所有兼并购的比例却有所提升,接近12%,为历史最高水平。
显然,兼并购越来越受到工业企业的重视,而且企业开展兼并购的速度正在加快,这说明规模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。在进行行业分析时,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市场集中度,即成熟的行业和市场中,行业的前三名一般占有市场份额的70%~80%(这种平衡的打破,需要创新的出现,或者是新的革命性的技术,或者是需求的新变化)。2009年全球工程机械前六名企业已经占据了销售额的54%。未来参与竞争的企业必须通过规模的优势逐渐争取靠前的席位,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利润,而要成为最后的赢家,兼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最后胜出的必然选择之一。
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兼并购历程
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内仅发展50年时间,目前各产品的市场基本处于发展阶段,包括装载机、挖掘机和压路机等。这些产品领域虽然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企业,但整个市场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,还有进一步整合或者变化的趋势。虽然通过人口红利的要素和国家对产业的支持政策的带动,国内企业在进口替代上展现了一定的优势,但未来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,将使得竞争更为复杂。
纵观国内企业的发展历程,兼并购的频率并不高,很多工程机械企业都是国有性质,在身份置换和国退民进的带动下,出现了很多民营企业,也给予了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。外资纷纷通过合资或者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,在这样的形势下,国内市场出现了更多的变化。
目前国内企业在兼并购上还处于起步阶段,下面以三一和合叉为例加以说明。
三一几乎不涉足并购。2003年,三一集团收购邵阳汽车厂成立三一汽车公司,进入大型客车行业,收购华源凯马湖南汽车制造公司,并组建三一湖南汽车,产品涉及重卡、客车、汽车起重机,随后几无并购消息传出。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:“三一集团主要考虑自主发展,所以我们没搞过并购,可以说是基本没搞过。”
安徽合叉作为国内叉车行业的龙头企业,仅在1996年上市前后开展了3项并购,收购了安庆车桥厂、蚌埠液力机械厂和宝鸡叉车四厂,此后基本没有开展过资本运作。2009年其年报显示货币资金达到6亿元,应收账款3.5亿元,占其营业收入的1/3,显然,其资本利用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。
如果仔细看这两家企业的并购年份,会发现都与其上市时间相当,这是因为上市公司进行IPO操作时,会进行上市前重组,以创造一家在市场上有竞争力、管理良好和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,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消除同业竞争,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收购都发生在该公司所在地附近了。
对全球上市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,那些只专注于一类产品的市场领先者,其生存率较低,这些企业或者拓宽了产品线成为大型企业,或者被大型企业所兼并。如果国内企业希望在行业有所建树,那么规范化和集团化已经成为了必然。产品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扩展,不依靠资本手段,很难有较大的突破。
应该说,国内企业在公司发展、行业竞争的层面将兼并购列为主要手段的还不多,即使当年被称为资本代表的德隆,也在定位时将自己列为产业发展型公司,而不是资本投资型公司。以发展基础产业为思路的运营模式固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,但是否是目前市场情况下最佳的发展模式这一问题仍值得思考。
柳工集团和中联重科在此方面成为了国内同行的先驱。在十二五的发展规划中,柳工集团着重于兼并购,在行业中寻找值得收购的对象,并已经将鸿得利、金泰收入囊中,扩展产品系列,如果财务杠杆的运用合理,那么接下来的平台和资源整合将使得柳工集团获得更强的竞争力。而中联收购CIFA,在今天看来,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。
|